close

第七章施萊爾馬赫對於一般詮釋學的設計

 

詮釋循環

理解是一種有根本關係的操作

我們理解某物是靠我們將它與我們已知的某物做比較。我們所理解的東西自身就構成了系統的統一體,或由部分組成的詮釋學循環。

通過整體與部分間的辨証之相互作用,它們就把意義互給了對方;這樣看來,理解就是一種循環。由於在此「循環」之內意義最終持存著,故我們就稱它為「詮釋學的循環」

 

 

詮釋循環是一則空間比喻,它所表明的是一種共有的理解域。

既然交際是一種對話關係,那麼一開始就可以假定一個說者和聽者共同擁有的意義共同體。

在某程度上,人們必須對被討論的話題略知一二,這可以被稱為進行理解所不可少的最小限度的前知識。如果沒有這種前知識,則一個人就不可能跨入詮釋學的循環圈。

 

詮釋學循環就不僅在語言標準上,而是在被討論的話題標準上起作用。

說者和聽者都須共有語言和他們談話的主題。

 

語法的詮釋和心理的詮釋

施萊爾馬赫後期思想中一個佔上風的趨勢,就是把語言的範圍與思想範圍紛來開來。

照施萊爾馬赫的看法,正像每一次談話都有一種雙重關係_與整個語言關係與談話者全部關係一樣,在所有談話的理解中存在兩種因素:把它理解為從語言中抽取的某物,和把它理解為談話者思想中的一個事實。

語法的考察可運用比較方法

語法的考察可運用比較方法,從原典的一般進到原典的特殊,心理考察可運用比較方法,也可運用預言方法。預言的方法是一個人為了直接把握住他的個體性,而將自身轉變為他者的方法。

 

詮釋學理解作為對風格的理解

討論施萊爾馬赫對心裡直覺的強調,可以使我們忘記他極力強調的語言中心性。這種中心性自始至終貫穿於他對詮釋學的思考中。

總括而言,我們是通過風格來認識人的個體性,在1819年施萊爾馬赫一針見血總結了風格的重要性:「對風格完滿的理解是詮釋學的整個目標」。

詮釋學做為系統科學

施萊爾馬赫對詮釋學的思考使鬆散的組織起來「觀察的集合」進入一個系統連貫的統一體中。

他尋求的並非是像早期的詮釋學中那樣一套規則。

而是一套規律,藉此,理解才得以發揮作用。

 

從一種以語言為中心到一種以主體為中心的詮釋學

施萊爾馬赫提出一個基本上是以語言為中心的詮釋學。

很明顯,施萊爾馬赫一開始就將一種一般的、基本的詮釋學劃分成兩個基本部分:語法的(客觀的)和技術的(主觀的)詮釋學。

 

施萊爾馬赫寫道:詮釋學的任務「產生自兩個不同的特點:在語言中的理解和進入談話者的理解」。

詮釋學是在所說的話中理解談話者的藝術,但語言仍為這理解的關鍵。

 

事實上,施萊爾馬赫並沒稱其詮釋學為方法論,直到一八二九年,他才不情願地放棄了思想和表現同一這種基本概念。

金姆勒和高達美在其表達的現代觀點中都增加了語言的份量,而施萊爾馬赫則流於迷途。

 

詮釋學成為心理學的詮釋學,成為確定或重建一種心理過程的藝術,成為一種本質上根本不被看做是語言學的過程。

 

施萊爾馬赫的一般詮釋學設計的意蘊

 

施萊爾馬赫對詮釋學的貢獻仍標誌著詮釋學歷史的轉折點。

詮釋學是理解語言中的任何言詞的藝術。

施萊爾馬赫的詮釋學是一種對話的詮釋。

施萊爾馬赫在科學術語中察覺到的理解的普遍性觀念,人們可能會在歷史術語中察覺到,也就是說,這種普遍概念依據的是理解內在歷史結構,和所有理解中更為特殊前理解的重要性。

 

在施萊爾馬赫地詮釋學中另有一個意義因素,即是「根據一種與生命的關係」來理解觀念。

這是狄爾泰和海德格詮釋學思想的起點,因為狄爾泰把從生命本身來理解生命當作其詮釋學目標。

施萊爾馬赫也成為一般研究的現代詮釋學之父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eroro4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